2013年11月1日 星期五

第一篇 從七年前的一次校務發展會議談起 之五(第一次修訂版)


縱橫「人文」十年歷史‧鞭辟楊氏辦學功過

 1-5  會議主要議題:有關課程、教師和整個團隊顯現的問題
    「老師們累了!」「前家長」這樣開場,看看楊。
    之前,「前家長」察覺到這個令人憂心的現象,私下向楊校長示警過。接著說:「老師長期沒日沒夜地忙(註一),累得甚麼創意都沒有了!剛開始,我們很感動,現在覺得於心不忍!不僅僅擔心老師,這樣的情況如果持續下去,我們孩子能得到多好的教學品質?再加上,整個課程翻來覆去,前一個還沒運作好,又換另一個,重新亂一遍。老師、學校能累積到甚麼好經驗?除了挫折和累得半死,你說,老師能留下甚麼好經驗呢?」
    氣氛有些沉重。楊轉頭問蘇、謝:「你們覺得呢?老師累了嗎?」謝先生答不上話,玲老師遲疑了一下,輕輕點點頭。
    「前家長」繼續說下去:「楊教授,你數十年累積的知識和know how,不可能在短時間複製到每位老師身上,家長對你個人的信任,是無法轉移給老師和你的團隊的……而整個團隊,我看到的是,一個大元帥統領著一群年輕的士官兵,去挑戰如此複雜而艱難的教改工程,早已兵疲馬困。況且,就連承上啟下、能獨當一面的將校軍官都沒有,『人文』不能只有一個亮點,只靠『一個人』走下去!
    
    我們來聽聽下面這段話──

    「基金會聘了很多沒有教師證,也沒有教學經驗,但認同我們辦學理念,喜歡這裡的年輕教師來到學校……    其實,我們要培育一個老師到他有能力照顧孩子,而且自己不會很快就生氣,到最後,能夠適應這裡了,通常都要三、五年。說實在話,沒有經過三個學期,他通常都還是搖搖晃晃、不穩定的……」註二)

     這是「人文」最優秀的資深老師蘇玲總導師,在距這次會議的五年半後,於適性教育基金會董事會議上,依然談著這個團隊結構的問題。

    20095月,凱先生接任基金會執行長之後,做了對的事。首先找來一批本即嫻熟教材,有心重燃教育熱忱的老師,補強團隊結構的弱點。同時,他認為「一定要先讓老師安心,沒有後顧之憂,這樣老師才會好好照顧好學生……我們其實不應該讓學校好的老師佔到『代理代課』的名額,好的老師要用基金會聘進來,這樣才能給他們『長期』的保障。」(註三)因此發願「我們基金會要扮演讓老師安心的角色,甚至有一天,我們也可以對基金會老師發出比正式教師還高的薪資,讓老師們以成為基金會老師為榮。」(同註三)而今,謝執行長安在?這些老師又安在?2012年,楊率基本教義徒眾粗暴地將他們整批驅離(註四)。寧可把「家臣、家僕」留在「人文」,供他吆喝解悶!也不願冒禁臠染指的風險,讓「良相、戰將」立功沙場,搶了他風采。從教育學界的理想主義者墜入凡塵,變身為恐怖份子,「人文」註定要在黎明後走到盡頭。是楊綁架了大家!綁架了「人文」!
     2004下半年,楊向家長宣告,「人文」要進行課程變革(即所謂的「變化菜色」),以「統整課程」初試啼聲。不可諱言,「前家長」當時還蠻興奮。不過,在上網查了資料,真的搞清楚統整課程是什麼、如何運作之後,那股興奮就消失了。不是統整課程教學不好,很好!「前家長」擔心的是──這麼短的時間,這個團隊能準備好嗎?真替他們緊張。於是,在學校網站發布訊息,準備將蒐集彙整好的資料,提供給有需要的老師;才發布沒多久,網頁上就響起一聲聲「我要!我要!」好像一窩雛鳥發現親鳥叼著蟲回來一樣。不過,怪的是──之後就沒下文了!雛鳥的嘴巴彷彿突然被綁匪摀住了。
    當時,由於開學在即,夫妻都在教育界的家長會副會長洪仁很擔憂,就邀「前家長」結伴去找校長。一見面,楊側身指指他的書架、資料櫃說:「那些資料我這邊很多啦!老師隨時可以參考。」綁匪自首,且自信滿滿。因此,對楊的不領情,「前家長」不以為意,反倒覺得自己有點兒班門弄斧。但是,學校總要拿出什麼「能讓家長們看得見品質的具體東西」,從而判斷「未來必然會有好結果」吧?於是,就溫和堅定地要求說:「統整課程教學很好!但可不可以先把老師做好的教案,公布在學校網站上?讓家長們放心去配合。」「教案?公布教案……」楊沉吟了一下,似乎找不到說得出口的反對理由。算是勉強同意了。
    意外的是,遲至開學,仍未見教案公布。統整課程確定延後實施!老師可以稍微喘口氣,孩子們則暫緩被「大人」誤。之後,據可靠人士(註五)透露:「老師被他操死了!那些不成熟的教案,怕讓人見笑,都送進了字紙簍。」在二樓辦公室廊道,楊校長遇見「前家長」,悻悻然提起統整課程延後實施一事,嘴裡只咕噥了這麼一句:「他們師院老師沒教好!」
    以楊的心態,此刻一定會怪家長掣肘作梗,干預校務。但是,家長或家長會不就是依據有「教育憲法」之稱的《教育基本法》,以「家長教育權」參與學校教育的運作嗎?你要變革,我們歡迎!但是請事先告訴家長,你的計畫是甚麼?目標是甚麼?要怎麼做?學校準備好了?老師準備好了?讓家長和孩子也準備好!而現在的家長會在做甚麼?「家長合夥人」的角色又是甚麼?
    隔了一學期,統整課程教學悄悄上路。一段時日之後,有位家長會常委憂心地說:「你知道嗎?課堂上,許多孩子根本不在學習狀態。老師備課壓力大,放學後,還要開會到很晚,累翻了,士氣相當低落。」當時,「前家長」半信半疑;直到某天,又遇到一位多次進入教學現場的家長,經她好意提醒道:「你孩子很少在教室耶,根本沒進去上課啊!」這下,「前家長」緊張了,怎麼會這樣呢?詢問過孩子之後,得知「老師教的,聽得提不起興趣;去做其他事,事先經過允許。」至於孩子真的有在自學什麼、自學得如何?老師其實根本無暇關照,也掌握不了;200567月間,「前家長」接待一位來賓參訪,主動當導覽。首度深入教學現場,走在開放教室間的廊道上,兩側景象一覽無遺──右側一間沒有課程進行的空蕩蕩教室裡,有位孩子獨自坐在一張電腦桌前,專注地盯著螢幕。左側教室有老師上課,只見心不在焉的一群孩子,不時朝對面那位大剌剌玩著線上遊戲的孩子,投以羨慕的眼神。這景象不該是真的呀!這情況持續多久了?楊校長知道嗎?200645月間的這場會議風波,衝擊深宮內院之際,聽一位曾負責課程的老師當面說出「他(指楊)不懂課程!」這句話,「前家長」霎時目瞪口呆。
    原先以為,楊團隊經過審慎評估之後,認定「統整課程教學」最適合「人文」的辦學特色,乃選擇做為傾注全力發展的教學主軸。大方向抓對、抓緊了,日後只要「在枝節、細節上不斷修正、深化和精緻,去落實教學目標」就是了;沒想到,「創辦人」錯把「變換目標方向」當辦學重點!此後就一再解構先前的課程,翻新整套教學系統。蜻蜓點水般從統整課程到領域課程,再換多元智慧課程……而不思「把枝節、細節做好」。從表面看來,縱然每次菜色變化都很大,但擔綱掌廚的老師們,對差異極大的食材和烹調法,根本還來不及熟悉與熟練,能端出什麼讓孩子胃口大開的好菜來呢?不是換了菜色就是好菜!「是否有益健康」以及「可不可口」才是決勝關鍵吧?

    接下來,我們就聽一則服務於教育界的家長游鈺女士,在2012412適性教育基金會新任董事長暨董事與家長座談會上的談話──

    「我兒子才來四年,兩年間就從統整教學、領域教學、多元智慧教學、主題教學,到樸門教學,進行了五種理念教學。我自己當老師,知道這些都可以做適性教育,但是,我覺得很奇怪──為什麼要一直換?為什麼每一個都無疾而終?難道沒有一個可以好好做下去嗎?!
    
    聽說,楊教授接下來又喊出B教學(註六)……兩年進行這麼多理念教學,每學期換一個,教學方法差別很大喔!如果你是老師,就會知道有多難!主題教學已經是裡面最簡單的了……都是唱高調,唱得天馬行空!

    我真的想請教楊教授一下具體的做法,就問:『你怎麼培訓老師呢?』這樣夠實際了吧!我沒有反對楊教授做適性教育,覺得很好,我也是為了適性教育帶孩子來!你知道他回答什麼嗎?『混沌』哪!就是混亂沒有秩序的狀態,哲學的講法叫虛空,沒有結構……」(註七)
    上面這段生動的談話,一語道破如此課程變革的妄謬!在距這次校務發展會議的六年之後,同樣的戲碼,換不同的人演出,其間還不知上演過多少回。唯一不變的是,變不出好把戲、也不想變好把戲的那隻老狗!
    楊一再解構之前課程的做法,導致課程體系橫向與深化的發展、教材的統整積累、教法的精熟運用,以及個別差異的關照等面向全部落空。即便經驗老到的老師,也難得心應手。而「以興趣和能力差異編組的『家族』,取代傳統的年級編班;以選修科目和社團活動,發展能力和興趣」的實踐方法,也因太過複雜,又欠缺客觀評量工具,而窒礙難行,逼使老師虛應故事,甚或造假。因此,「照顧好每一個孩子」和「讓跑得快的孩子,跑得更快;讓跑得慢的孩子,慢慢跟上。」的理念,就在拿不出有效的實踐方法下,最終淪為口號,甚或謊言!其結果就是──把大多數的孩子都犧牲了

    有位被家長視為「人文」珍貴資產之一(註八)的數學老師,在2012年4月9適性教育基金會新任董事長暨董事與教師座談會上,見「創辦人」強勢主導,再度解構原先課程,推出有機體新課程之後,她心灰意冷,更難忍楊的種種失德失政。於是,把「去留」置之度外,隨即發表了一篇網誌再回首已是百年身?(註九),為現職教師中首位公開為文針砭如此課程變革者。對楊氏辦學,也提前做出總結評論(註十)。下面,我們就來看看從中摘錄的片段──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 「教育是百年大計,要一段長的時間才能看到成效。不是『有心人』說,為了孩子好,就可以一變再變……罔顧學生的學習。 

      ……這三年多來,由剛開始的每學期、兩學期,到現在的每學年,常常的再一次,從頭來有人覺得越來越穩定(不是安逸),可以檢討改善,精益求精,大方向確定了,就可以照顧到更多的細節。有些人卻期待回到『變變變』的時代,口說『適性』,但是所有的承諾,所有的課程,可以不用兌現,也無法被檢驗,更不需負責!真是滑天下之大稽……------了!這是我們最不樂見的。

    ……口說照顧每個孩子,卻著眼於個案,個案沒照顧好,大多數孩子也一起犧牲了……

        這位在教學現場奮戰多年的老師太清楚了,經過這樣一變再變的「適性」課程,孩子究竟能帶走多少能力?「楊可以不顧一向公開反對升學、考試和補習的立場,背地裡找老師當家教,替自己孩子加強基本學科能力。」(註十一)那,其他孩子怎麼辦?那些被楊美麗語言所惑,還蒙在鼓裡的家長,以及沒有這些資源的家長,又該怎麼辦?孩子一旦畢業,老師想補救,都沒了機會!她難耐良知煎熬,一句「最不樂見──孩------了!」的吶喊,道盡心中的沉痛。
        近幾個月來,「人文」以創校十周年為訴求,正透過各種通路與平台,進行鋪天蓋地的行銷造勢。一則,想淡化一年來負面新聞報導的影響;再則,意圖挽救新學年招生的窘境。陳枝前副校長2008年間,為楊氏辦學擦脂抹粉的系列報導《九股山下的傳奇》(註十二),在這波文宣攻勢中,也舊酒換新瓶,重新上架販售。今2013年五月,「人文解密」(註十三)以「諷刺文+2」為題,貼出其中一篇《九股山下的傳奇之13適性教育(註十四)之後,馬上引發紛紛議論。議論的焦點不在文中所述內容如何,而是──經過六年以上的實證與冷卻,大家重讀此文時,發現「楊氏適性教育的理論,原本就經不起辯證檢驗」。

        有位老師看了陳這篇舊作,以及眾人的議論後,投稿「老張看人文」部落格(註十五),以自身經驗,把教學現場整個課程和團隊運作的實際狀況,公諸大眾。我們再來聽聽這位老師的現身說法──

我曾經是人文的老師,我可以用我的自身經驗,回應格主以及留言朋友們的疑問──
    一、格主說跟不上的丟一旁,『現在』就是如此!謝爸任內(註十六)有分組,最低組的基本要求,就是能進教室,並安於課堂。不同組有不同要求,越高組要求越多,這至少還有適性的概觀;每學期末有測驗,作為學習成果驗收,以及再分組的參考。現在則不然,不只是跟不上的丟一旁,甚至有些領域整個年級不分組,全部在玩桌上遊戲、紙牌遊戲、角色扮演與編劇,課程只聚焦在一個點、一件事,整學期都在幹同一件事。

    二、老師不會教,大部分是跨領域支援的後果。很多老師本來是A領域,分派到B領域支援,因為B不是他的專長,所以一直用A的方式與內容來走。結果就是四不像,只好拿看片、玩牌混時間,然後美其名為多元、創意與活潑。

    三、沒有測驗如何判定分組,好問題!的確,每個學期的成績評比,大部份老師都是自由心證,憑印象來給。而且,過去不准老師打分數,只能給等第;但是,後來又要求老師,把等第切換成數字 (因為九年級畢業後升學需要數字,一般世俗也只看數字。這就是老張說過的,對外面的世界與制度視而不見) 把大家搞得雞飛狗跳。黑白好壞都是自己在講,什麼都在變來變去,沒個章法……(註十七)

    看過上面兩則教學現場老師的現身說法,家長們以往對楊氏辦學的存疑獲得印證。不過,如今更想問的是──楊怎麼還能當著眾多知情老師和家長的面,繼續大言不慚地說瞎話?適性教育基金會這個經營團隊又怎麼能昧著良心,把實證多年仍沒走通的理念當做福音,向不知情的社會大眾大肆宣傳? 「最壞的宣傳莫過於不實的宣傳!」連這種「犯大忌」的常識都不知道嗎?

    「我們就是努力地變來變去,要找到最適合孩子成長的空間。」這是楊對自己如此課程變革的說法(註十八)。他宣稱「有機體課程就是適性教育……適性教育要『適』的是這個『活生生的一個孩子』,他是一個有機體,所以把這個課程精華的部份提出來,叫做有機體,那就是適性教育用一個更精華的名稱而已。」(註十九)因此,要求老師和家長扮演有機體課程回饋系統的神經脈絡(註二十),捕捉每一個孩子不斷變化的發展需求,開發來自先天遺傳、家庭及種族文化的三種天賦(註卄一),以完成適性教育。最後,我們就來聽聽楊去2012年五月在有機體課程說明會上,對其門徒信眾「家長合夥人」和「有機體課程促進會」的慷慨陳詞──

「現在的課程多流於『計劃、實行、考核』,這一次在人文面臨的最大衝突,就是『穩定』,這叫做現代的課程觀。但時代的變化太大,用過去的知識,教現在的孩子,解決未來的問題!?現在我們要改變成後現代的,機動性的,大方向的,變動的,調整的,隨時做回饋、隨時做修正的……我們在培育教師的過程當中,教育的思維出了一個問題:教師績效責任制,就是一個老師的角色被過度期待要完成他的任務,所以每一個老師都在想說他要怎麼完成他的任務。現在困難來了,教育分工之後每位老師被分到的就是那一小塊……我們回到人類天賦的開展,也許有一些有效率的、精細的教學方式,可以使孩子快速地學會所謂教育部規定的科目,但從天賦的發展來看,卻是相當可惜的……適性教育的著力點是發展孩子的天賦,而不是老師角色任務的完成。(註卄二)

「只要家長認同課程是變動的,願意跟隨著課程的帶領,將自己作為課程裡頭的神經脈絡,或者做為這個課程裡頭的肌餓細胞、痛覺細胞……如此一來,學校在供應課程的時候才知道,所以各位如果願意扮演這個回饋系統,幫助你的孩子去反應這些現象,它就是有機體課程最重要的部份!孩子回來分享課程中的東西,不論是高興的、興趣缺缺的、受傷的…你可以把它記錄下來……馬上反應給老師,老師就可以知道課程需要加強,修正,還是立即為孩子療傷。(同註卄二)

    「變動」是有機體課程運作的主要特色。由於孩子、老師、家長和課程都是其中「有機的變動因素」,所以,如何捕捉每一個孩子變動中的發展需求,開發其天賦,實關乎有機體課程教學的成敗。因而,下列直指核心的問題,就不容迴避──
1.在適性教育有機體回饋系統中,總要有人能「抓準」孩子是什麼「性」,同時備好「適孩子性」的「未來能力課程」,才能「準確開發」孩子的三種天賦吧?否則,大家都是「瞎子摸象」,誰敢說誰的準?那麼,誰來扮演能神準判定,並提供這一切的「全知全能者」角色?這是否又非「創辦人」莫屬?要不然,楊恐怕從一開始,就打算延續之前的策略,繼續擺迷陣,把爛仗打到底吧?
2. 當面對孩子隨時變動的發展需求,以及神經脈絡上眾多家長傳來的回饋,前線教師發覺自己應付不來,心慌意亂時,「人文」有這麼強大的行政管理和教學支援系統,能及時協助老師適切反應嗎?還是認為「只要拿個檔案夾,藉清點裝備財產為由,在教室內外鬼頭鬼腦的窺探監控。」(註卄三)再加上一條皮鞭,前線教師就會開始「下金蛋」?證諸以往的經驗,有機體課程教學的運作,顯然建立在無事實條件支撐的虛幻前提上。一切都沒個準,什麼都沒準備好!因此,適性教育是否註定走上隨人歡喜的「隨興」與「隨性」教育之路?
3.有機體課程運作的困難度,顯較之前所推統整課程、領域課程、多元智慧課程、主題課程及樸門課程更高。而前面推過的課程教學都沒有成功實踐過,要大家如何相信──這次新推出的有機體課程教學會功德圓滿?或者說,「成功實踐」本就不是楊「創辦人」課程變革設定的目標?那,到底是為了什麼而變革?
    凡是經過師範教育基本訓練的人,用常識,甚至用直覺就會知道──這樣翻天覆地的課程變革,根本不是正常的辦學,而是玩忽教育!是在玩專業、玩老師、玩家長,以及玩孩子。「人文」從來就沒有進行過嚴謹的教學實驗,楊會不知道嗎?!只是像許唇美、柯似海那樣,不斷創造「新聞話題」,想快速集氣成名,卻意外從文教新聞跑到社會、司法新聞版面上而已。若非如此,那教學實驗的計畫在哪?項目步驟如何?資源分配如何?預算呢?如何監督評估?報告在哪?
    
    下一回,再談教師得否成立工會的議題。
2013.4.23初稿 發表於「人文解密&老張看人文」部落格

  一:貴任校長初期,曾躊躇滿志地跟家長談起,要把「人文」經營成「教育界的7-11」,全年無休,提供教育服務

  二:參見 人文解密 2011 十二月揭露之 2011.12.29 基金會董事會會議內容-逐字稿(下)

  三:摘自201278月遭楊○貴非法解聘迫離教師廖○毅之Joey's Sky部落格 2012.7.17 教育這條大船〉一文

  四:2012年楊對「非我族類」異議份子的三波整肅清剿。先於2011.12.29基金會董事會議後,拔除謝○凱執行長和吳○新校長;再於2012.4.9基金會新任董事長暨董事與教師座談會前後,逼退主導國中部課程規劃的核心教師李○莒、陳○彬等人;後於2012.7.16基金會與全校教職員會議後,一舉非法解聘近二十位教師;參見 人文國中小事件簿記載& 本系列文章之附錄一「楊案有關人、事動態記錄簿

  五:指時任副校長的陳○枝

  六:PBL即專案導向學習(project-based learning)。其理念可追溯自杜威John Dewey的進步主義學派,以建構主義和情境學習理論等觀點為依歸,認知心理學為基礎,合作學習為學習方式,強調做中學(Learning by doing),以活動、專案與解決問題等作為學習主軸,重點在於教師應提供學生開放、支持的學習環境,強調在自然的情境中,透過同儕互助合作,主動探究、建構個人知識觀來完成小組任務,呈現專案作品。

  七:人文解密 2012九月揭露之2012.4.12 新任董事長暨董事與家長座談會會議紀錄

  八:人文解密 2012九月揭露之2012.4.12 新任董事長暨董事與家長座談會會議紀錄

  九: 摘自201278月遭楊○貴非法解聘迫離教師 網誌 2012.4.16再回首已是百年身?〉一文

  十:楊之後指責其為「個別再來『攻擊』我這個個人,你說這個是『成何體統』? 」;見2012.7.16 適性教育基金會與全校教職員會議紀錄

註十一:參見 老張看人文 2013.4.27 轉貼4/27 聯合報 拍片揮灑青春「我不想考基測」新聞評論及回應;另見 人文國中小事件簿 20104月記載「楊○○準備參加第二次基測,並請校內老師協助家教。」

註十二:《九股山下的傳奇》為曾任「人文」副校長的陳○枝,替師專同學楊○貴擦脂抹粉,神話其辦學功績的系列報導;九股山屬雪山支脈山群,為宜蘭頭城後山,礦泉水水源地。其系列報導名稱源於此,係指座落頭城的「公辦民營」人文國中小

註十三:人文解密 是一個專為呈現人文國民中小學辦學真相,揭露有關資訊的網站,質疑當權者的所作所為是其基本立場。如網站標題所云:「人文國民中小學,許多人將他視為教育的未來式,也投入了許多心血,無論是教師或是家長,但是為何總是一批批的進來,又一批批的離開,這裡到底發生什麼事情?有許多事情,並不如表面那樣,就讓證據說話吧!

註十五:老張看人文」部落格於20128月現身網路,是一位以「老張」為名者,專為批判楊○貴的「人文」辦學所設。對楊與「人文」有長期深入的觀察,每有獨到的見解,言簡意賅,筆鋒犀利、麻辣。誠如其Blog所揭「公理正義已死」之標題,嘻笑怒罵間,道盡多年所見、所聞與所經歷的心酸

註十六:指謝○凱先生擔任適性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期間(2009.5~2012.4

註十八:人文解密 2013年五月揭露之2012.5.21 第二次有機體課程說明會

註十九:人文解密2012 八月揭露之2012.7.16 適性教育基金會與全校教職員會議紀錄

註二十:參見 人文大家庭楊○貴教授2012.9.27 後現代適性教育觀──有機體教學採訪稿,楊說:「孩子一旦進入有機體課程,家長必需緊隨著課程的帶領,扮演好孩子有機體課程的痛覺細胞,隨時觀察有機體的反應,把感受到孩子的成長訊息,隨時反應給老師了解,以做為調整學習或課程設計的依據。」

註卄一:人文解密 2013年五月揭露之 請審視附件“有機體課程促進會公約”等事項2012.5

註卄二:人文解密 2013年五月揭露之 20120517有機體課程說明會內容

註卄三:見 老張看人文 2013.10.2 東廠復活?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